close
書影擷自博客來


讀這本書,掉了兩三回淚,次次都在魚罐頭似的國光號上。

確實是很像台灣作家寫出來的文章,或該說,不愧是台灣作家的好作品。

也許大氣不足,但絕對細膩有餘,傳承而來的龐大歷史,在新的島嶼上,長成了纖細柔韌的姿態。

習慣了伊坂幸太郎的多線式寫法,對於《蜃樓》這樣類似多分鏡,時空交錯的寫作安排,我該是個蠻能上手的讀者。

從一截華表木、遊仙枕,帶出了華人共同的記憶,《搜神記》或《聊齋誌異》這類的傳說誌怪的氣氛。

而龍族與迦樓羅族的恩怨背景、狐精化形、陰曹地府、牛頭馬面十殿閻羅也理所當然被接受。

雖然封面上的介紹寫著,揉合了《山海經》、《搜神記》、《太平御覽》……這些古籍的元素,但絲毫不構成門檻。

這些神神怪怪的東西,天生就在中國人的血液裡流竄。

為什麼一顆小小龍珠能納四海百川之水、為什麼蟠桃吃了就能長生不老、為什麼一個夢境過了數十年,而一鍋黃粱還未煮熟……

我想我們就是懂。

以這些共有的記憶為基礎,作者替這些記憶編織了更多屬於人的感情,這也是所有神話最後的目標。

《蜃樓》這樣像是稗官野史似的寫法,沒有太多如《封神演義》般的鬥法,更多的是莫名其妙而讀者卻就是懂的神話邏輯,穿插在人與神、人與精怪,人與自己,發生的關係之中。

大致上是和封面一樣舒服有趣的書。

要說美中不足的話,就是書中角色的對話語氣似乎太過同調,當然這樣的同調令整個故事的氛圍顯得濃厚,但也使得『說故事』痕跡較重,『故事在發生』的意味薄弱了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xilexii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